一、顾恺之画论:东晋《论画》
传神,以形写神,骨法,用笔,用色,置陈布势,模写要法。
二、谢赫六法:南齐《画品》
1、气韵生动:把对象的精神面貌,性格特征生动地表现出来。生动活泼,活灵活现。
2、骨法用笔:绘画用笔技法,运用线描恰当表达对象的形体和质感。
3、应物象形:顺应事物的本貌、准确地用造形手法描绘出对象的形状。
4、随类赋彩:以色貌色,随对象、时间、地点的变化,赋予真实、恰当的色彩。
5、经营位置:构思构图,立意定景,置陈布势,讲究章法。
6、传移摹写:传承与借鉴,立于传统、变化创新。临摹经典作品,写生学习大自然。
三、荆浩六要:五代后梁《笔法记》
1、气者:气度灵气,心随笔运,一气呵成。 2、韵者:韵味神韵,隐迹立形,备仪不俗。
3、思者:置陈布势,删繁立主,迁想妙得。 4、景者:应物象形,随类赋彩,搜妙创真。
5、笔者:骨法用笔,勾勒皴擦,质形生动。 6、墨者:墨分五色,渲染烘托,丰韵自然。
四、黄休复四品:北宋《益州名画录》
1、逸品:笔墨精简,意趣具足。
2、神品:笔墨精湛,神合自然。
3、妙品:笔墨精妙,得心应手。
4、能品:笔墨写实,恰当表现。
五、风格: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。
1、个人风格:曹衣出水、吴带当风,黄家富贵、徐熙野逸,马一角、夏半边。
2、时代风格:汉魏六朝“迹简而意谈”。初唐“雄浑壮丽”,晚唐“清丽而渐渐薄”。
六、流 派:由 一 批 风 格 相 近 的 画 家 所 形 成 。
“密体”顾恺之,“疏体”张僧繇,“吴装”吴道子。荆浩、关仝北方山水。
董源、巨然南方山水。“浙派”戴进、吴伟。“吴门派”文征明、沈周。
董其昌“松江派”。南宗文人画,北宗院体画。南顿北渐。
七、黄公望作画四大要:元《写山水诀》
邪是用笔不正,笔力柔媚。 甜是浓郁软熟,无内在美。
俗是意境平凡,格调不高。 赖是泥古不化,专事摹仿。
八、沈宗骞画有五俗:清《芥舟学画编》
气俗者笔意窒滞,墨气昏暗。韵俗者片白片墨,笔墨无趣。笔俗者呆笔如刷,妄生圭角。图俗者非贤非雅,谀颂繁华。格俗者平铺直叙,千篇一律。
九、汪之元画有六病:清《天下有山堂画艺》
笔力柔媚,神情散漫,源流不清,体格粗俗,心手相戾,未成自炫。
十、元•饶自然《绘宗十二忌》:
1、布置迫塞:意在笔先,上下空间,四傍疏通。 2、远近不分:远近高低,大小得宜,远淡近浓。
3、山无气脉:主山起伏,气脉相连,形势映带。 4、水无源流:泉出于山,溪涧水口,寒滩跳波。
5、境无夷险:箤兀平远,萦迴空阔,一图一意。 6、路无出入:透见遮断,渐露隐藏,路径分明。
7、石止一面:皴法不一,有顶有脚,分棱分面。 8、树少四枝:生崖缠错,生坡高直,枝生多向。
9、人物佝偻:描画点凿,衣冠轩昂,意态闲雅。10、楼阁错杂:重楼叠阁,角连拱接,分明不乱。
11、滃淡失宜:水墨设色,墨沈滃淡,浅深得宜。12、点染无法:设色轻重,金碧皴染,人楼粉衬。
十一、清•原济《石涛画语录》:
分疆三叠:一层地,二层树,三层山。 明隔二段:景在下,云在中,山在上。
十二、盛大士画有四难:清《溪山卧游录》
笔少画多,境显意深,险不入怪,结构自然。
十三、郭熙“三远”:北宋《林泉高致》
山三远:高远者自山下而仰山颠,色清明,势突兀。
深远者自山前而窥山后,色重晦,意重叠。
平远者自近山而望远山,色明晦,意冲融缥缈。
人三远:高远者明瞭不短,深远者细碎不长,平远者冲淡不大。
十四、荆浩“六无”:五代后梁《山水节要》
远山无皴,远水无痕,远林无叶,远树无枝,远人无目,远阁无基。
十五、王树林“四视”:仰视心恭,俯视心慈,平视心直,侧视心快。
十六、范玑对立统一“十一法则”:清《过云庐画论》
1、宾主:山水云烟,主显宾辅,主次序定。
2、呼应:方位形神,画内画外,相互顾盼。
3、开合:始终先后,开创合收,收放自如。
4、虚实:山实水虚,空白即画,虚实相生。
5、藏露:露多浅薄,藏多妙得,形无意现。
6、繁简:繁中置简,画简意深,简洁乃贵。
7、疏密: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,疏密相间。
8、纵横:横竖多层,相互而破,无顺之弊。
9、参差:高下参差,齐而不齐,自然之态。
10、动静:静存于心,动存于手,静中有动。
11、奇正:奇奥平正,平淡别趣,奇安相辅。
十七、设色论:又叫丹青,随类赋彩,以色貌色。
1、主要颜色有:朱、赤、黄、绿、白、赭、黑、墨等。
2、国画多用对比色:工笔画有石青、石绿、朱砂。写意画有花青、赭石。
3、皇家用色为:正黄、正红。也喻喜庆、富贵。
4、冷暖色种:红、橙、黄属暖色,青、绿、紫属冷色。绯色是热,碧色为寒。暖日凉星。
5、五色五方:东青、南赤、西白、北黑、中黄。古代此五色为正色。其余为间色。
6、设色即用笔、用墨之意。以补笔墨不足,显笔墨之妙处。
7、画以墨为主,以色为辅,色之不可夺墨。色不碍墨,色墨交融。
8、墨以破用而生韵,色以清用而无痕。以色助墨光,以墨显色彩。
9、设色不以深浅为难,难于彩色相和,神气生动。艳而不俗,淡而不薄。“妙超自然”。
10、冬景借地为雪,要溥粉晕山头。
11、水色:春绿、夏碧、秋青、冬黑。
12、凡天及水色,尽用空青,竞素上下以映日。
13、“金碧山水”“青山绿水”都是把握自然界的一种主色来处理。
14、唐代为色彩鼎盛时期:绚丽之极,五代归于平淡。
15、春景欲其明媚,夏景欲其葱翠,秋景欲其明净,冬景欲其暗淡。
16、丹青竟胜,反失山水之真容;笔墨贪奇,多造林丘之恶境;怪癖之形易作,作之一览无余;寻常之景难工,工者频观不厌。
十八、笔法论:骨法用笔,用笔之法。
1、笔以立其形质,墨以分其阴阳。山水悉从笔墨而成。
2、笔为主导,墨随笔出。笔为画之骨,墨为画之肉。
3、笔法有勾、勒、皴、擦、点等,下笔有轻重,疾徐,偏正,曲直变化等。
4、用笔钩勒轮廓:刚硬挺拔,缭绕婉转,柔和秀逸,曲折顿挫。重笔者有:倪瓒,沈周,弘仁等。
5、墨法有烘、染、破、积、泼等,用墨有干、湿、浓、淡、焦分五色。
6、用墨渲染明暗:水墨淋漓,浓淡干湿,烘染托晕,烟云缥缈。重墨者有吴镇、龚贤、李可染等。
7、中锋用笔:中锋圆笔,笔锋乃藏,沉稳圆活,古朴厚实。龚贤、董其昌用中锋。
8、侧锋用笔:侧锋偏笔,意于笔尖,利若铓刃,笔法秀峭。倪云林,黄子久用侧锋。
9、用笔之道:务欲去墨软而尚挺拔,除钝滞而贵轻隽,绝浮滑而致沉着,离俗气而亲风雅。
10、用笔之法,在于心灵手敏,意到笔随。刚中带柔,能收能放。不为笔使,自然而然。
11、用笔之时,意在笔先,意到而笔不到之为到也。笔到而意不到为不到也。笔数愈减而神愈全。
12、逸笔之画,笔似近而远,似无而有,嫩处如金,秀处如铁。
13、用笔贵不动指,以运腕引气,气到便力到,使笔中有物,沉着有力。
“笔力能扛鼎”,雄厚而又有气概之感。
14、 用笔起讫:欲左先右,欲下先上。横排侧出,横扫逆排。左盘右旋,重落轻提。
偏锋侧出,笔随锋向,承接连绵。小章巨幅,粗勒细钩。
15、笔细则嫩,然有极老笔气。笔粗则老,然有极嫩笔气。无定法。
16、退笔,秃笔也非定为苍老,力随意到,心手相应,火候自可成也。
17、用笔妙有虚实:虚则意灵,实则厚重,虚实相间,生动有机,笔尽而意无穷。
18、笔著纸上,力轻则浮,力重则钝,疾运则滑,徐运测滞,偏用则薄,正用则板,曲行则若锯齿。
19、湿笔难工,干笔易好。湿笔易流于薄,干笔易于见厚。湿笔渲染费工,干笔点曳便捷。
20、用笔忌滑,忌软,忌硬,忌重而滞,忌率而溷,忌明净而腻,忌丛杂而乱。
21、古大家荒率,苍莽之气,皆从干笔皴擦中得来。
22、凡描枝柯、苇草、楼阁、舟车之类、运笔使巧。山石、坡崖、苍林、老树运笔宜拙。
23、皴笔之法:浓笔宜分明,淡笔宜骨力,繁笔宜检静,简笔宜沉着,湿笔宜爽朗,燥笔宜润泽。
24、笔润者享富,笔枯者食贫,枯而润清者贵,湿而粗漏者贱。
25、北宋人千丘万壑,无一笔不减。元人枯枝瘦石,无一笔不繁。
26、卫夫人曰:善笔力者多骨,不善笔力者多肉。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,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。
十七、笔法论:骨法用笔,用笔之法。
1、笔以立其形质,墨以分其阴阳。山水悉从笔墨而成。
2、笔为主导,墨随笔出。笔为画之骨,墨为画之肉。
3、笔法有勾、勒、皴、擦、点等,下笔有轻重,疾徐,偏正,曲直变化等。
4、用笔钩勒轮廓:刚硬挺拔,缭绕婉转,柔和秀逸,曲折顿挫。重笔者有:倪瓒,沈周,弘仁等。
5、墨法有烘、染、破、积、泼等,用墨有干、湿、浓、淡、焦分五色。
6、用墨渲染明暗:水墨淋漓,浓淡干湿,烘染托晕,烟云缥缈。重墨者有吴镇、龚贤、李可染等。
7、中锋用笔:中锋圆笔,笔锋乃藏,沉稳圆活,古朴厚实。龚贤、董其昌用中锋。
8、侧锋用笔:侧锋偏笔,意于笔尖,利若铓刃,笔法秀峭。倪云林,黄子久用侧锋。
9、用笔之道:务欲去墨软而尚挺拔,除钝滞而贵轻隽,绝浮滑而致沉着,离俗气而亲风雅。
10、用笔之法,在于心灵手敏,意到笔随。刚中带柔,能收能放。不为笔使,自然而然。
11、用笔之时,意在笔先,意到而笔不到之为到也。笔到而意不到为不到也。笔数愈减而神愈全。
12、逸笔之画,笔似近而远,似无而有,嫩处如金,秀处如铁。
13、用笔贵不动指,以运腕引气,气到便力到,使笔中有物,沉着有力。
“笔力能扛鼎”,雄厚而又有气概之感。
14、 用笔起讫:欲左先右,欲下先上。横排侧出,横扫逆排。左盘右旋,重落轻提。
偏锋侧出,笔随锋向,承接连绵。小章巨幅,粗勒细钩。
15、笔细则嫩,然有极老笔气。笔粗则老,然有极嫩笔气。无定法。
16、退笔,秃笔也非定为苍老,力随意到,心手相应,火候自可成也。
17、用笔妙有虚实:虚则意灵,实则厚重,虚实相间,生动有机,笔尽而意无穷。
18、笔著纸上,力轻则浮,力重则钝,疾运则滑,徐运测滞,偏用则薄,正用则板,曲行则若锯齿。
19、湿笔难工,干笔易好。湿笔易流于薄,干笔易于见厚。湿笔渲染费工,干笔点曳便捷。
20、用笔忌滑,忌软,忌硬,忌重而滞,忌率而溷,忌明净而腻,忌丛杂而乱。
21、古大家荒率,苍莽之气,皆从干笔皴擦中得来。
22、凡描枝柯、苇草、楼阁、舟车之类、运笔使巧。山石、坡崖、苍林、老树运笔宜拙。
23、皴笔之法:浓笔宜分明,淡笔宜骨力,繁笔宜检静,简笔宜沉着,湿笔宜爽朗,燥笔宜润泽。
24、笔润者享富,笔枯者食贫,枯而润清者贵,湿而粗漏者贱。
25、北宋人千丘万壑,无一笔不减。元人枯枝瘦石,无一笔不繁。
26、卫夫人曰:善笔力者多骨,不善笔力者多肉。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,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。
二十、人物画论:
1、人物画侧重“神识风采”之美,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神情气质。写真,写心,肖品。
2、人物画主张“以形写神”,抓住传神之眼神、手势、身姿和重要细节。
详于传情之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,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等。
3、人物画既要状物传神,又要抒情达意,还要显现个人风格。其难至程度远胜于山水花
鸟画。顾恺之曰“凡画,人最难”也。
4、人物画按题材分为:人物、道释、仕女、写真等支科。
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。 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。
描写妇女者称仕女。 描写人物肖像者称写真。
5、人物画以画法样式分为:工笔、写意、泼墨、白描、吴装等。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。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或写意。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。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。以线描为主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。
6、“细密精致而绚丽”以顾恺之、陆探微为代表之“密体”。《洛神赋图》
7、“迹简意淡而雅正”以张僧繇为代表的简练概括之“疏体”。《雪山红树图》
8、“落笔生风”以吴道子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之“吴装”。《八十七神仙图》
9、中国人物画:仕人风骨,红袖飘香,曹衣出水,吴带当风。千年陈迹,晃如隔日。
10、神会洛水之女神,意游熙载之夜宴,心驰渭水之丽人,情驻杏园之雅集。
二十一、山水画论:
1﹑山水画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。有树、山石、水(山泉瀑布)、云雾等意象。
烘托出“无声诗”的意境:有骨、有肉、有气、有神、有节、有情。
2﹑山水画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:运用以观察、体验、布局、取势、
渲染等手法和完整的笔墨技巧。产生出独特的艺术享受。
3、山水画创作: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。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。山水当“可居可游”。把真景
化成意中之境:群峰叠翠,曲折转合,几株小树,一抹远山,半间草亭,在心中流动。
4、点景人物多以弹琴、吟诗、观瀑、听泉的场面。神往山水中的人物,游弋于自然之中。
5、泼墨山水以树石近景为表现主体,寄爱情、情操,思绪于山川、人物。
描绘景物、抒发感情、表达思想、陶冶性情,给人以精神感染。
6﹑展子虔《游春图》始开青绿山水画之源。古朴典雅,拙未于巧。
7、李思训、李照道开创“金碧青绿山水”《江帆楼阁图》、《明皇幸蜀图》。
8、荆浩、关仝,主“图真”创山石皴法,北派山水画代表人物。《匡庐图》、《关山行旅图》。
9、董源、巨然是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。《潇湘图》、《秋山问道图》。
10、苏东坡写意,米家父子写心。马远画一角,夏圭写半边。
11、山水画融自然于胸中:“浮云高士迹,枯木道人心”。
12、天人合一的山水精神,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。放浪形骸于四海,纳天地百川于我胸。
二十二、 花鸟画论:(花卉、翎毛、蔬果、草虫、畜兽、鳞介等)
1、花鸟泛指各种动植物,以花草、鸟兽和昆虫为题材的统称。
2、工笔花鸟画具有工整细致、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。
3、写意花鸟画放纵、简练,重笔墨情趣,寄情寓意,画中有诗。
4、水墨色彩花鸟画分类:
设色花鸟画:上色,一般较鲜艳。水墨花鸟画:直接用水墨作画,一般不上色。
泼墨花鸟画:画风简练,表现人的思想情感,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。
白描花鸟画:用简练的墨线勾勒出花鸟形状,突出其神韵,不着色或略施淡墨。
没骨花鸟画: 直接用颜色画成花叶没有笔骨。先用墨线勾出线条,后施以浓墨盖住墨线。
5、花鸟画发展出一种运用比、兴、喻、借等手法,通过典型特征的花鸟,寄托人主观情
感的艺术创作形式。
6、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,以借物抒情,托物言志为目的。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、
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,再加以艺术的夸张强调,达到“物我交融”的境界。
7、选用牡丹、芙蓉、锦鸡、瑞鹤等彰显高贵荣华。
8、选用有君子气概的梅、兰、竹、菊来表达人格。
9、“黄家富贵”发展了勾勒彩晕的画法。用笔工细,用墨浅淡,工整艳丽。《写生珍禽图》
10、“徐熙野逸”偏于写意性,重水墨,重意境,重笔迹,超脱淡逸。《玉堂富贵图》
11、韩幹《照夜白图》 韩滉《五牛图》 赵佶《芙蓉锦鸡图》 文同《墨竹图》
12、 莺歌燕舞间,是人心灵的感触:鸟语花香处,是人情感的共鸣。蝉噪林愈静,鸟鸣山更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