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为什么活着?
— 严文昌
人为什么活着?
因为不想死(好死不如赖活)。
人为什么不想死?
想有更多时间去深入体验和探求生命的过程与意义。
人生有何意义?
要活在当下,去寻求物质财富、精神财富,提升生命维度。
近几年来,一直在探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,如何度过才不虚此生?引发我的“理想人生”之思……
纵观人类历史,对于生命的终结,众说纷纭:有一世、二世、三世、N世、轮回等各说,但不论有多少世,应先活好当世。
那人的一生怎样度过才算有价值和意义?无悔做人?不负此生呢?
《尚书》有云:“一曰寿、二曰富、三曰康宁、四曰攸好德、五曰考终命”。此为“五福临门”,若能得之,则人的一生过得较有价值。
那又如何才能获得“五福人生”?
古人宿命论:“一命、二运、三风水、四积德、五读书……”但有些消极。
若以一读书、二积德、三风水、四运气、五命理之序勤修善炼,则能自主人生,过自己理想的生活。
理想人生之思
(提纲精要)— 严文昌
一、五福人生
长寿、富贵、康宁、厚德、善终。
(一)长寿
从小到老,做四季人。安享人生一世全过程(目标活过80岁)。
(二)富贵
有一定的物质基础、社会地位。富有精神、贵在品格。
(三)康宁
身体健康、心灵安宁。身心合一、康泰祥和。
(四)厚德
人格健全、慈心善行、热心公益、回馈社会。
(五)善终
寿终正寝、得偿所愿、慎始善终、不留后患。
二、 修炼人生
一读书,二积德,三风水,四运气,五命理。
(一)读书:学习职能
读书可学习做人、做事、明理、娱悦、传承。赋予人知识、能力、品格。
1、技能(专业)
知:深知本职
行:敦行精操
鉴:善鉴优劣
文:作文达事
讲:宣讲传教
2、管理(水平)
目标:清晰可行
计划:全面周详
行动:雷厉果敢
检校:精细善进
总结:扬长补短
(二)积德:修炼品格
君子以厚德载物,品行高尚,则以人的内在格局为要,须自我修炼而精进。
1、人之格局
(1)内在格局
学养、胸襟、眼界、胆识、毅力等心理素质。
(2)格局大者
达观自信、全局谋划、看重未来、自强上进、取长补短、相互成全、共创发展,则“心想事成”。
(3)格局小者
悲观怨恨、看重眼前、急功近利、唯利是图、畏难退却、计较得失、推责自保,则“事业难成”。
2、修炼之法
(1)立志
有理想、立愿景、目标清晰。
(2)规划
有思路、想办法、知行合一。
(3)修行
不畏难、敢作为、持续精进。
(4)内观
尚学习、常自省、改善修为。
(5)结果
善总结、明优劣、质时价佳。
(三)风水:改善环境
何为“风水”?
因空气和水对人的生命最为重要,故名之。
风水是一门宏大的学问,综合天文、地理、环境、建筑、人文、艺术、心理、审美等诸学科,去发现自然、利用自然、改造自然,从而改善人的生态环境。
1、人脉:社交活动
家亲、朋友、同宗、同乡、同学、同行、贤达、社团、组织等。
2、地利:区位优势
居住地、家乡、就学地、工作区、特殊地等。
3、生态:改善生活
人际关系、居住环境、工作情况、心身状态等。
(四)运气:运营创能
“运气好”是指赢得小概率之事(如中奖),是无法臆测和掌握。
运气是能量,做人要勤奋经营事业:积极主动,迎难而上,持之以恒,自强不息,天道酬勤。从而获得赋能,发展事业。
1、运营(术)
运筹帷幄(鬼谷子)
(1)章程规则
愿景企划、运营方式,财富分配,管理制度。
(2)团队建设
组织架构、分工协作、人事行政、权责分明。
(3)运作流程
岗位职责、作业指导、品质监督、正负激励。
(4)营销策略
市场定位、产品策划,销售方案、客服管理。
2、决策(势)
把握时机(阴符经)
(1)资源整合
人力、物资、金融、社情等。
(2)把握时机
坚定信心、分析行情、随时准备、痛点危机。
(五)命理:生命伦理
探求宇宙起源,生命演化,文明衍展。
1、知天命
自然规律“道”
(1)中华哲理
一阴一阳之谓道
人乃万物之灵
天、人、地合德
① 自然:(现象)
1) 天垂象:
星系团、银河系、星系、太阳、月亮、风、云、雨、雪、雷、电、雾…
2) 地成形:
高山大川、丘陵平原、江河大海…
3) 生万物:
菌体细胞、海藻草木、鱼虫鸟兽…
4) 识自然:
人类掌握自然规律,顺从则吉,违背则凶。
② 河图:龙马负图
1) 河图歌:
天一为水、地六成之、一六居北。
地二为火、天七成之、二七居南。
天三为木、地八成之、三八居东。
地四为金、天九成之、四九居西。
天五为土、地十成之、五十居中。
2) 识图意:
元初为炁,在天垂象,
在地成形,天阳地阴,
阴阳互动,五行生克,
质能转换,天人合德。
③ 洛书:神龟载书
1) 洛书歌:
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
二四为肩,六八为足,
五在中央。
2) 识书意:
显五藏十,双十十五,
阴阳相间,九宫八卦。
3) 宇宙法:
河图洛书,上古文明。
至简至易,深邃无穷。
炁、形、质、数、象,建构宇宙时空合一,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。天地空间变化脉洛图。
④ 八卦:伏羲(哲理符号)
卦:挂像(看地图),表现事物变化情景。
1) 《无极图》
隐性世界、宇宙本体。
无形无象、无中生有。
不可言议、一体两面。
2) 《太极图》
显性世界的基本状态。
A、外圆:宇宙圆融、天衣无缝、循环往复、无始无终。
B、二鱼:太极为炁,白阳黑阴、阴阳行气,能量互动、相辅相成、平衡发展、失衡衰弱、物极必反。
3) 《八卦图》:
A、卦名:
乾天、坤地、巽风、震雷、离火、坎水、兑泽、艮山。
B、卦用:
阴阳两爻,刚柔相济。
两爻层叠,变化无穷。
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。
哲理符号,无字天书。
4) 八卦象:
把“天、地、人”的事物变化,分成八种情景来诠释。
5) 无极界:
0维。无声光形色,寂静不动,无存在感。
A、无极质:
暗物质,灵性感觉,充满无极界。
B、灵质体:
高敏感性,全知、全觉、全通,不生不灭,具有无差别的暗能量和灵力。
C、元神:
灵质分体。先天意识(自性),灵魂灵感(直觉),虚静恬淡,无欲无为,本然之性。蕴藏巨大能量和灵力,可创造有极(宇宙)事物,人的潜能之源。
D、识神:
意识体。后天意识(精神),大脑思维,行为知识,见境生情,情感欲望,气质之性,有机俱损。
a、意识:对感官信息的分类处理,自我认知能力,生命的能量。
b、感官识:眼耳鼻舌身的器官感觉。
c、潜意识:人类原始本能和冲动反应。
d、无意识:无法观察和为人了解,如不知不觉。。
E、无极生太极(宇宙),太极生二仪(日月),两仪生四象(气象),四象生八卦(事物)。
F、无中生有:
无形决定有形,
意识决定物质,
空气决定生命,
思想决定行动。
⑤ 周易:文王(六十四卦)
诠释宇宙人生、万事万物之演变运行之道。
天圆地方: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
1) 四种易:
A、“易”:日月为易,象征阴阳、变化之意。
B、 四易:简易、变易、交易、不易。
C、易即是道,恒常的真理。
2) 五难性:
《周易》成书古远,现在释读有五难:时代性、神秘性、模糊性、留白性、灵活性。
3) 四功能:
A、象:天垂自然之象。挂像,思维清晰。(以象组数)
B、数:数字、定数。心中有数。(以数推理)
C、理:万物运行规律,明理通达。(以理释象)
D、卜:占卜,预测未知、未来。(趋利避害)
4) 道生一:
A、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……
B、纯阳、纯阴、阴阳相间演变成六十四卦。
5) 识乾卦:主导
A、大象: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。
B、卦辞:元(慎始)、亨(互通)、利(义利)、贞(公正)。
C、用九:见群龙无首吉(能屈能伸、不强出头)。
D、六爻:
初九(刚):潜龙勿用(事前准备)。
九二(柔):见龙在田(选择对象)。
九三(义):惕龙在乾(忧患勤奋)。
九四(仁):跃龙在渊(成败担当)。
九五(阳):飞龙在天(实现理想)。
上九(阴):亢龙有悔(感恩自省)。
6) 识坤卦:辅佐
A、大象: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B、卦辞:元、亨、利牝马之贞(操守),安贞吉。
C、用六:利永贞(忠贞不移、无才是德)。
D、六爻:
初六(动):履霜冰至(未雨绸缪)。
六二(入):刚直方大(遵道而行)。
六三(深):含章可贞(谨慎深入)。
六四(显):括囊无咎(慎始善终)。
六五(静):黄裳元吉(泰然处之)。
上六(代):龙战于野(避让不居)。
7) 识六爻:
A、爻之意:交,日月交会。代表阴阳气化,万事万物在不断交变。
B、六爻意:初难知、二多誉、三多凶、四多惧、五多功、上易知。
8) 卦排列:
A、卦画排列:二二相偶,非覆即变。
B、卦序排列:六十四卦反映万事万物产生、发展、变化过程,象征六十四种情景。
⑥ 阴阳:(量子态)
1) 阴阳态:统一、对立、互化。
2) 本体论:
炁:明暗能量。
阴阳为宇宙万事万物之本源,之为道。
3) 阴阳观:
纯阳不生,孤阴不长。
阳为正、阴为反。
天阳地阴,动阳静阴。
外阳内阴,雄阳雌阴。
单数为阳,双数为阴。
发展为阳,收缩为阴。
手背为阳,手心为阴。
一体两面,不可分刈。
生死相随,不生不灭。
⑦ 五行:生克。
万事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。(质能转换)
1) 五状态:
火:阳远大于阴的状态。(热能)
木:阳略大于阴的状态。(植物)
土:阳阴平衡时的状态。(土地)
金:阳略小于阴的状态。(金属)
水:阳远小于阴的状态。(液体)
2) 相生克:
A、相生:木 → 火 → 土 → 金 → 水→
B、相克:金 → 木 → 土 → 水 → 火 →
⑧ 三才:天地人合一。
1) 同一体:
天、人、地相和合,皆以阴阳为本体,同感、同构。
2) 人居中
天: 上天(宏观)能量
人: 人中(中道)身心
地: 地下(微观)物质
⑨ 易流:传承发展。
易经为华夏群经之始、之首。
1) 传儒家:
偏阳论,讲有为、人道、伦理、治世。
2) 传道家:
偏阴论,讲无为、天道、道德、修炼。
3) 传中医:
阴阳平衡论,讲人体、均衡、治病、养生。
4) 例比关系:
易经:(例比手机)
道家:(原理制造)
儒家:(说明使用)
中医:(维护检修)
(2)佛学教育
离苦得乐、觉悟宇宙人生法则。
佛法般若智慧,但现处末法时代,若持正法修行,可福慧双增,人生圆满。
① 十二缘起:因果
1) 缘起之意:
缘为条件合和,起为条件具足。
世间一切诸法,皆由众缘和合而成之相。
2) 四圣真谛:苦、集、灭、道。
A、人生八苦:
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炽。
B、集苦之因 :
a、造三业:造身、口、意不善之业。
b、持五毒: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。
c、贪五欲: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
C、灭苦之道:学习八正道。
D、离苦之法:修持六度。
3) 八正之道
正语、正业、正命为戒学,正念、正定为定学,正见、正思维为慧学,正精进为策励三学进步。
4) 四大四生:
A、四大:地、水、火、风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。
B、四生:胎、卵、湿、化三界六道四类众生。
5) 修持正法:
A、 如理修行:闻、思、修、证。
B、修正妄行:信、解、行、证。
C、皈依三宝: 佛、法、僧。
D、三无漏学:戒律、禅定、慧学。
E、修学目标:从生死苦难的此岸,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。
6) 六和之敬:
见和同解,戒和同修,身和同住,口和无诤,意和同悦,利和同均。
7) 十二因缘:缘生缘灭
→ 无明 (一切烦恼)→ 行 (造善恶业)→ 识(随业投胎) → 名色(胎相初成) → 六入(六根渐入)→ 触(五识接触) → 受 (领受苦乐)→ 爱(欲境贪爱)→ 取(取欢厌憎) → 有(业力因果) → 生(现业受生) → 老死(从少到老) →
三世流转门,万物无自牲,此生即彼生、此灭即彼灭。
8) 修人乘法:得来世人果。
五戒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
9) 修天乘法:得转世天人果。
十善:不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恶口、两舌、妄语、绮语、悭贪、嗔恚、愚痴。
10) 修小乘法:得涅槃阿罗汉果。
A、小乘法:声闻、缘觉修行之道,自我完善与解脱。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涅槃寂静。(我空法有)
B、三十七道品: 四念处,四正勤,四如意足,五根,五力,七觉分,八正道。
C、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
② 缘生缘起:中观
打破无明见真实。
1) 心无所住:
A、一切法应无所住,“随顺本来”,而生其心。
B、一切有为法,皆为梦幻泡影。
2) 破人法执:。
A、人我执:自己主观心灵的“我”真实存在。(内在:无自性)
B、法我执:主观心灵“我”之外的世界事物存在。(外在:无存在)
3) 禅定修行:
禅定可获得高维能量。
欲界(六根)→ 色界(四禅)→ 无色界(四定)→ 灭尽定(四果)→ 菩萨定(十地)→ 如来定(二觉)。
4) 二时教法:四重二谛(世俗、圣义)。
A、权便中观:(证性空、有存在)
(说通:凡夫名言方便法)
a、无常:只有相互依存、没有独立存在。(无本体、无主宰、无自性)
b、无我:只有相似相续、没有常一不变。(无住相、无停留、无所得)
B、究竟中观:(证空性、不存在)
(宗通:圣者离言自证法)
a、无义:只有能诠名言、没有所诠实义。
b、无生:只有离言空性、没有丝毫法生。
C、断灭二边:不二法门、泯灭分别。
D、有存空无:有为实有存在,空为有后到无。(空中妙有?)
5) 渐修觉悟:
得法修行,通过日积月累,持续精进,由量变到智变,觉悟真如成佛。
6) 修大乘法:
菩萨修行之道,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。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。(法我皆空)
7) 生灭四劫:
世界万物生灭法:成、住、坏、空。(热寂)
8)《金刚经》真义:
有求是外道(执念)
有相非菩萨(分别)
无相见如来(无妄)
有为法非真(空性)
③ 藏识缘起:唯识
圣者自证法。
藏识大海,境界风动,转识浪起。
1) 修行位阶:
A、资粮位、加行位:凡夫心有识存相、名。
B、见道位:初地至七地,圣者转识成智。
C、修道位:八地至妙觉,攀缘真如。
D、证道位:亲证真如(成佛)。
2) 真如境界:
A、真如:无相无名,无心则觉一切“真如”。
B、真如之境:一切感觉、知觉完全清净,安详安宁到了极点(0维),如如不动。
C、自在有威力的大光明(内在)。
3) 三时教法:转识成智
A、五法:外相(实物)、名言(执着)、妄念(分别)、正智(八地)、真如(正觉)。
B、三自性:遍计所执、依他起、圆成实。
C、八识:眼耳鼻舌身意、末那、阿赖耶。
a、八识之别:
六识:大脑思维,分别妄想。显意识。
七识:我执念(意根),支配意识。潜意识。
八识:收藏言行、思维,转识成智。自然本性(自性)。
b、八识之修:
小乘:从五识起修(行为戒律)。
大乘:从六、七识起修(止观禅定)。
禅悟:从八识起修(明心见性)。
D、二无我:人无自性、法为空性。
4) 转识成智:
A、藏识为信息库,把人的言行意识都记录保存(业力)。
B、业力熏现种子,转染成净。
C、开悟即转识成智(无外相),攀缘真如(无似相),证道成佛(无所有)。
5) 顿悟之法:
慧根极利,一念彻悟。由凡人圣,立地成佛。
A、明心:
境由心造:万事万物由心所现。
(意识欲望,波粒二象性)
B、见性:
万法皆空:万事万物皆为空性。
(虚空妙有,暗物质能量)
④ 佛学之演:精进
构建世界观,东西方文化交融,修心之学。
1) 释迦牟尼:
公元前565 - 486年,太子,35岁觉悟成佛。
宣说:四谛、十二因缘、三十七道品、五蕴、四禅、三明等。讲求众生平等,离苦得乐。
2) 亚历山大:
公元前356 - 323年,
国王(马其顿),亚里士多德学生(四因、四大、缘起),前329年吞并古印度。
3) 阿育王塔:
公元前303 - 232年,国王(首陀罗),立地成佛,弘传佛教,组织第三次法会。
4) 刘庄引经:
公元28 - 75年,东汉皇帝。68年在洛阳建白马寺,译《四十二章经》,讲离欲,修布施、持戒、禅定而生智慧。以《阿含经》内容为主。
5) 龙树中观:
公元144 - ?年,开创中观学,缘起性空。著《中论》、《大智度论》等。
6) 达摩禅宗:
公元 ?- 536年,禅宗祖师,传《愣伽经》,藏识缘起。心为本体(0维)。
7) 惠能坛经:
公元638 - 713年,禅宗六祖。倡导顿悟法门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(自性本清净),《六祖坛经》。
(3) 西方神学:
神:精神、神灵,具有超能力、超自然之功。
① 神学(宗教)内容:
1) 神学作用:
要解决人的来源、生死、救赎、归宿等问题。
2) 神学思想:
超越理性和经验,不能靠逻辑和理性去推理。
② 西方神论:
创造世界,唯我独尊,不可有其它偶像。
人性本恶(原罪),二元对立(分别)。
③ 信仰之心:
对思想、事物确信之固化状态。
④ 《圣经》(新约、旧约)
犹太、天主、基督教经典。
1) 追求目标:
民主、自由、平等、科学的思想。
2) 忏悔救赎:
人有原罪需忏悔,信主者能获救赎。
3) 摩西十约:
不可有其他神、不可偶像崇拜,不可妄呼神名,安息日要礼拜,孝敬父母,不可杀人、不可奸淫、不可偷盗、不可假证害人、不可贪恋人物。
4) 二世生命观
有末日大审判,无罪者上天堂、有罪者下地狱。
⑤ 《古兰经》
伊斯兰教经典
1) 追求目标:
和平、平等、安宁的思想,两世吉庆观。
2) 念诵真言:
万物非主、唯有安拉、穆罕默德、真主使者。
3) 六信:
信安拉、天使、经典、先知、前定、后世。
4)五功:
念、礼、斋、课、朝。
5) 二世生命观
有末日大审判,行善者上天堂、作恶者下地狱。
(4)西方哲科
探测物质的本体
研究生物的进化
追寻意识的本质
探索宇宙的运行
构建生态的模型
分科专业的验证
宗教由信而知,哲学由知而信,科学由证而信。
神学(求信仰)→ 哲学(求真知)→ 科学(求验证)
哲科体系:思考想象、逻辑建模、试验实证。
① 古希腊三贤
伟大的哲学家、科学家、教育家,在文学、艺术、哲学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。
1) 苏格拉底:
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。
A、伦理哲学:
探讨人生目的和善德。
B、追求真知:
自知无知,认识自已(反诘问),爱智真善,真理唯一。
C、分离分化:
人与自然分离,精神与物质分化。
D、 因果定律:
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。前因后果,有生必死。(辩证法)
2) 柏拉图:
A、唯心哲学(客观):
a、世界由理念(真实存在)和现象(感官认识)组成。
b、理念是实物的原型,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。
B、《理想国》论:
法律治国,哲学家管理,勇士卫国,公民劳作。三个阶级,各司其职,互不干涉。
C、宇宙之观:
开始为一片混沌。数学宇宙观,为圆球。(天圆)
D、四科教育:
算术、几何、天文、音乐。
E、纯恋爱观:
精神与肉体分开。
3) 亚里士多德:
希腊哲学集大成者,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。
A、自然哲学:
a、现实主义,知识起源于感觉。
b、形式因蕴藏在自然物体内潜伏,当物体一旦有发展,就会显露出来。(四因/藏识)
B、科学之分:
a、理论类:数学、自然科学、形而上学。
b、实践类:伦理学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战略学、修饰学。
C、世界之观:
a、世界由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所组成。(缘起)
b、土、水、火、气四种元素组成物质。(四大)
c、以太构成天体。
D、形式逻辑:
用概念、判断、推理三段论形式论证。
E、分科教学:
重实践,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。
② 西哲二论三要:
1) 唯物论:世界可知,非全知。一元物质(机械),二元物质、运动(辩证)。
2) 唯心论:世界万物先有理念。有客观与主观之分。
3) 形而上学:认识自己的灵魂和意识,一切存在、现象之原因和本源。
4) 认识论:真理、知识、信念。
5) 伦理学:道德、是非、善恶。
③ 量子力学
量子:表现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。如光子、电子等粒子。
1) 叠加态:
A、同时存在波粒二象性(不确定性)。
B、所在空间位置不确定。
2) 坍缩态:
A、当被观测时,即变为固定态。
B、有意识形态变化(灵性)。
3) 纠缠态:
A、多个粒子相互作用后,形成整体性质(变化)。
B、整体概率(复数10):AxB ≠ BxA。
C、极易受环境影响(很脆弱),常态下活不过亿分之一秒。
E、为物质和信息之桥梁。(超光速)
D、目前运用于量子通讯,量子计算等领域。
4) 微观世界:
肉眼无法看到的物体与现象。只有能量,没有质量。
5) 意识与物质:
意识可以影响客观物质的变化,与物质一体。
6) 我思故我在(思维者):
笛卡尔怀疑(唯心)之论。
7) 心外无物:
相由心生,境由心造。现实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投影。
④ 时空相对论
1) 狭义论
A、光速最快、质能转换、时空平直、时间彭胀。
B、若物质以光速运动,时间则停止。
C、若无物质运动、能量传递、信息传播就可超光速。如空间膨胀、量子纠缠、虚光子、影子、光斑、虫洞等。
2) 广义论
A、场方程:质量、能量、动量、应力、压力弯曲时空(等效引力)。
B、运动方程:物质由时间流失快(高)向慢(低)方向运动。空间上距离最短、时间上流逝最慢。
3) 最小作用量原理:
物质总是沿着消耗(浪费)能量最低的路线运动。
4) 宏观世界:
大宇宙。肉眼能见的物体与现象(经典力学)。
⑤ 物理粒子标准模型
1) 宇称守恒:
每一个连续的对称变换,都有一个守恒量与之对应。
现有物理规律是以诺特定理“宇称守恒”为基础。
A、能量守恒:时间平移对称性。
B、动量守恒:空间平移对称性。
C、角动量守恒:空间方向旋转对称性。
D、电荷守恒:相位角度旋转对称性。
2) 杨、米尔斯方程:
A、电荷守恒定律:U1对称(1轴)。
B、弱同位旋守恒定律:SU2对称(2轴)。
C、色核守恒定律:SU3对称(3轴)。
电磁力、弱力、强力本质上都是自旋相位对称性的结果。
3) 费米子:实物粒子
上、下夸克(色荷)组成质子、中子,原子核、电子组成原子。
4) 玻色子
传递(互换)力:强力(胶子)、弱力(w、z玻色子)、电磁力(虚光子)。
5) 希格斯场
分布于空间的每个角落,激发产生粒子(对称性破缺),而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受“汤川耦合”作用,成为重粒子而有了质量。
6) 实物组成:
地球上所有的实物,都是由“上夸克、下夸克、电子”三种粒子组成。
7) 电磁力:
A、电荷之间交换虚光子产生电磁力。
B、生活中常用的是电磁力,如声音、颜色、温度、化学反应、生命现象等。
⑥ 化学元素周期表
1) 宇称不守恒:
杨振宁、李政道发现弱力使中微子只左旋,打破“宇称守恒”定律。
2) 弱力作用:
弱力使电荷、空间、时间单独反转不对称(但CPT联合反转对称),使正反物质时差十亿分之一,不能全部湮灭,而形成粒子。若无弱力,生命则不能产生。
3) 对称破缺:
A、对称不能连续变化:
主流 (对称)→ 异变(不对称)→主流(分化)→异变(残化)→
B、对称性越低、守恒性越差、理论适用范围越小:
宇宙大爆炸→四种力→凝聚态物理→化学→分子生物学→社会学。
C、对称破缺造就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。
4) 化学元素:
弱力使上、下夸克转换,又使质子、中子转换,形成铁Fe元素(26)排位后面俘获中子变化出80%化学元素。
5) 核聚变:
A、Fe前面的元素,在宇宙大爆炸时产生氢、氦、锂最小元素,恒留内部从小到大聚变生成,可以核聚变。
B、原子弹、氢弹、夸克弹、反物质弹。
C、反物质为世界上最贵的物质,1克>60万亿美元。1公斤即可毁灭地球。
(5)自然法则(道):(物理理论)
“道“人类远不可知,但可接近。
① 物质构成世界:
粒子和场(希格斯)。
② 能量驱动世界:
强、弱、电磁、引四力。
③ 信息运行世界:
1) 对称/守恒(可逆)。
2) 熵增/时间(不可逆)。
3) “熵”能量转化损耗不为0。
4) 熵增定律:
自然状态下,熵只会越来越大(不可逆转),直到热寂(宇宙毁灭)。
④ 未知之知:人脑所限
1) 存储信息:
人脑约有860亿个神经元。
神经元平均约有8000个突触。
突触之间有几十种神经递质。
2) 大脑容量:
人脑大约能储藏几十万GB信息。
3) 增加智力:
智力是神经元记忆数量的叠加涌现效应(量变引发智变)。
4) 人脑记忆:
会自动清除不重要信息(无用、少用、不深刻)。
5) 加强记忆:
经常读看、思考、回忆、书写等。
6) 追求真知:
人脑虽强,但终究有限,人类历史比之宇宙乃极渺小,故存在未知之知、不解之谜乃常态。但追求真知无限……
⑤ 研究领域:
物理学研究的六大领域:
1)原子物理:
研究原子、分子、光子等几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。如激光、量子纠缠、量子计算等。
2)凝聚态物理:
研究成千上亿个原子聚集在一起后出现的现象。如超导、液晶显示器、量子霍尔效应等。
3)高能物理:
研究夸克、中微子、希格斯场粒子。用粒子对撞机撞粒子,验证“标准模型”。
4)天体物理:
研究黑洞、暗物质、暗能量、天体演化等宇宙现象。接收宇宙信息进行分析。
5)弦论和量子引力:
统一四种基本作用力。弦论偏数学,统一了四力。量子引力偏物理。但至今没有实验证据。
⑥ 猜想理论:
当今超出广义相对论和粒子标准模型的理论是猜想(未能实证)。
⑦ 知识非真:
人类一切知识,只是一个主观思维模型,并不是客观世界的本真反映(非真知)。
(6)生命演化:(哲科思维)
① 碳基生命:有情感,意识算法。
② 硅基生命:无情感,电子算法。
③ 生命演化进程:
奇点爆炸(物质极密、能量极大、对称极高)费米子、玻色子 → 夸克 → 质子、中子 → 原子核+电子 → 原子 → 分子 → 细胞 → 器官 → 物种 (扁体、脊椎、哺乳、灵长目等动物)→ 感知 → 意识 → 思维 → 思想 → 文化 → 文明 → 社会 → 人类。
1) 感知:直接反应
感觉和知觉。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大脑中的直接反应。
2) 意识:暂存永动
来自于感官系统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的信息反应。
无意识:无感应反应。
潜意识:潜在感知反应。
下意识:本能感性反应。
显意识:理性思维反应
上意识:精密逻辑反应
3) 思维:间接反映
A、以感知、语言、文字、符号等媒介间接、概括的方式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。 不受时空限制。
B、思维活动是通过分析、综合、比较、抽象、概括、判断和推理等过程,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和联系。
C、有形象(具象)思维,逻辑(抽象)思维,顿悟(灵感)思维。
4) 思想:
意识经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观点及观念体系。
5) 精神:
思想之精要,灵魂之神采。
6) 灵魂:
灵,神也,人死灵存。人乃万物之灵。魂乃附体之精气。
生物磁场,大脑的神经细胞活动。
精神之核心因素。
7) 文化:
创造的物质与精神之和。
生存环境,谋生手段,思维方式,知识体系。
8) 文明:
人文精神,发明创造,脱离野蛮,品行善良。
表现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状态。
考古文明判断:文字、建筑、城市。
9) 社会:
分化残化,相互依存。
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。
10) 人类:
有额叶新皮层,故有理性(精密逻辑)能力。
人类是个复杂而神秘的物种在地球上生存,可能来自于外太空,但不可自知。
人体就象一个小宇宙,其基因包含所有信息与宇宙相通,个体与整体相互依存,有无穷的奥妙、变化和潜能 …
人体器官由细胞组成,每秒钟分裂(生变)300多万个,100天换掉身体90%以上的细胞,相续依存,精密运行。但人类还有太多未知 ,不解自身。
起心动念、同频共振,宇宙万物、意念投影 。修炼身心性、净化无欲,明心见性,灵归何处(本源 )… ?
④ 达尔文进化论:
1) 物种可变,共同祖先。
2) 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
3) 生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。
4) 古猿 → 原始人 → 智人 → 现代人。
(7)宇宙之观:
① 人类五次宇宙观:
1) 盖天说:(新石器)天圆地方,眼见为实。狩採时代。
2) 地心说:(托勒密)以地球为中心,农牧时代。
3) 日心说:(哥白尼)以太阳为中心,航海时代。
4) 绝对时空说:(牛顿)万有引力,工业时代。物质在时空里。(外在分离)
5) 相对时空说:(爱因斯坦)时空弯曲,核电时代。物质与时空一体。(内在一起)
6) 量子力学:(哥本哈根学派)不确定性…信息时代。世界是概率随机变化。(无常性)
② 暗物质、暗能量、黑洞、白洞、虫洞。
1) 暗物质:
A、一种不可见的物质,可能是星系的粘合剂,大量存在于星系、星团及宇宙中,约占总质量的85% 。
B、组成暗物质的是弱相互作用有质量粒子,但还未被直接探测到。
2) 暗能量:
A、驱动宇宙运动的一种能量,起斥力作用。
B、和暗物质一样,都不会吸收、反射或辐射光,故不可见。
C、可能是正、反物质湮灭所产生的能量。
D、宇宙总能量:暗能量占68.3%、暗物质占26.8%、常规物质占4.9% 。
3) 黑洞:
A、一种特殊天体,无法直接观测,时空曲率极大,吞噬邻近区域的任何物质、信息(包括光)。
B、黑洞由垂死恒星崩溃时向中心塌缩而形成。
4) 白洞:
A、一种超高致密天体,向外围喷射各种星际物体与宇宙能量。(X、宇宙射线)
B、与黑洞相反,进入黑洞的物质,最后可能从白洞出来到另外的宇宙。
5) 虫洞:
连结两个遥远时空的隧道,象漩涡转瞬即逝。可能是连接黑白两洞的时空隧道。
③ 宇宙起源、存在、形体之各说:(猜想)
神创论,自然论,奇点爆炸论,正反宇宙论,多宇宙论,时空绝对论,时空相对说,物识论(唯物/唯心),平行论,球形论,马鞍形论,甜圈形论,熵增/熵减论。
(8)多维时空观:(猜想)
① 0点、1线、2面、3立体等时空维度,及四维、N维时空。
② 0维:一切静止、一无所有,大爆炸前的状态。
③ 高维是低维的叠加,低维是高维的投影。
④ 超弦理论:
任何基木粒子都不是一个点,而是一个闭合的弦。
好象把六个维度(共十维)紧紧地蜷缩起来的橡皮筋圈,不停地在空间中振动。
⑤ M理论:
11维空间“膜”,10维空间+1维时间。
(9)人类文明:(多灾多难)
① 人类文明化思想家:
探索真理,揭示本质。
构建思维模式,形成思想体系。
1) 中华哲理:
老子、孔子、孟子、庄子、王阳明、(王东岳)…
2) 宗教神学:
摩西、释迦牟尼、基督、穆罕默德…
3) 西方哲学:
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、笛卡尓、康德…
4) 科学之家:
哥白尼、牛顿、达尔文、爱因斯坦、诺特、(杨振宁)…
② 人类文明化进程:
旧石器时期(100万年)→ 新石器时期(10000多年)→农牧时期(3000多年)→ 工业化时期(300多年至今)→ 当代信息化(预计<100年)→ ?
③ 人类文明化问题:
文明化是智人求存方式,文明程度越高,社会发展越快,人类自身会越弱化,反而危机越大。但源于自然规律,而无法改变。
人类文明化越快越高级,则生存越不稳定,那人类要如何生衍…
④ 人类文明化灾难:
人类欲望无边,过度追求自由放纵的生活。特别在工业化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间,不断索取和破坏有限的地球资源,并大量食用人为制造的科技产品,引发诸多生态灾难和疑难疾病……
更有发动战争,研制生化病毒和核能等大杀生武器,若再无道德和法规约束,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随时会降临地球,致使本期人类文明过早、过快终结。
⑤ 人类繁衍生存之法:
目前人类已危在旦夕(如救头燃),在当世多元文化中,必须要相互尊重、取长补短、求同存异、相互包容、和平相处、互存共荣。以中华“大同世界”理念为共进目标,才能在地球上持续繁衍生存……
2、尽人事
遵道而行“德”
东方人文农牧文明
西方科技工商文明
越原始简单的事物,越具奠基性和稳定性。如辨证法和粮食。
(1) 儒家经典:(修今生)
① 著作:
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、《易传》等。
② 修德:
格物、致知、意诚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③ 方法:
立志、好学、内省、慎独、力行。
④ 六艺:
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
(2) 道家经典:(修长生)
① 著作:
《道德经》、《南华真经》等。
② 修道:
化繁为简、身心合一,以柔顺刚、清静无为。
坐忘心斋、物我一体,率性行道、逍遥不拘。
③ 方法:
冥想、 导引、祝由、养生、内丹、武术等。
(3) 佛家经典:(修永生)
① 著作:
《阿含经》、《心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愣伽经》、《坛经》等。
② 修行:
离苦得乐、了悟人生,性空无自性、空性无存在。
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、万法皆空
③ 方法:
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
(4)中医经典:(修健康)
① 著作:
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。
② 修生:
人体生理病理、脉象经络、阴阳五行、治病养生,精气神佳,康健延年。
③ 诊疗:
体质病因、望闻问切,推拿按摩、拔罐气功,针灸汤药、标本兼治。
(5)艺术修养:(求娱情愉悦)
琴棋书画、诗词歌赋。抒情达意、美化生活。
(6)保健养生:(求身心健康)
自信达观、心情愉悦、食疗健身、劳逸结合。
(7)东方修行:(求人类长存)
① 人性善恶为社会进步之源。
② 社会进步为人类灭绝之源。
③ 社会越进步,灭绝越快,但源于人性而无解。
④ 儒、道、佛三教之修行(明了自然、顺道而为),使文明化进程减缓。
⑤ 圣贤思想皆反动,为延缓人类在地球上灭绝时间。
三 、传承人生
美满人生,终有所限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丰硕之身,何以传承?
仁志者当著书立说,传播正能量,弘扬善文化。彰人生之价值、显生命之意义,可恵及后人矣……
(一)著书写作:
分享知识、技能、思想。
1、文学体裁
诗经、楚辞、汉赋、骈文、唐诗,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。
2、现代文学体裁
诗歌、戏曲、散文、小说。
3、文章体裁
记叙文、议论文、应用文、说明文。
4、文章结构
(1)顶层设计:(提纲)
命题、分段、内容。
(2)系统表达:(完整)
论点、论据、论证。
(3)作品水平:(圆满)
自洽、他洽、通洽。
(4)作品格局:(学养)
普世、大众、个人。
(二)立说教授:
1、圣贤之教:传道
(1)圣贤之道:
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(2)君子之德:
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。
(3)为人之本:
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。
2、正当之业:授业
(1)传授善业:
端正行为,不造恶业。
(2)择业精进:
业无贵贱、精进于勤。
(3)探索创新:
自然法则、生态文明。
3、人生之惑:解惑
(1)端正三观:
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。
(2)学习先哲:
格物致知,知行合一。
(3)物理科学:
微观量子,宏观时空。
4、人生之进:
(1)成长:(过程)
十五而志于学(立志)
三十而立(自立)
四十而不惑(明理)
五十而知天命(命理)
六十而耳顺(包容)
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(顺道)
(2)学养:(修炼)
学问和修养:积极精进,滋补养精。
① 教养:
约束自己,尊重他人。
② 尊重:
尊敬和重视,平等对待,推己及人。
1)子非我,焉之吾之欲。
2)已所欲,勿强施于人。
③ 修养:
人的综合素质,即行为和涵养,待人处世之态度。
个人之知识、技能、品德、意志等通过修行所达到的水平。
最高的修养是无妄。
1)人不为(修为、行、养)己,天诛地灭。
2)无为(乱作为)而无所不为(遵道)。
3)量(格局)小非君子,无度(致中和)不丈夫。
4)女子无(隐忍不显)才便是德。
5)誉我者听之,诽我者远之;
劝我者纳之,媚我者防之。
7)为而不争,自得其乐。
8)君子慎独,明暗如一。
9)仁者无敌,一元无对立。
④ 修行:(净化)
修养是修行之表象。
修为是修行之程度。
1)修身:净身顺道(无为)。
2)修心:净心清静(无妄)。
3)修性:净性柔和(无我)。
⑤ 气场:
每个生物体均有其生物电波(振动频率〉产生电磁场。
1)人体气场由个人的学养和意志力(精神)所生发。如气质、魅力、神采等,由内在表现出形象。
2)有神秘的能量散发,会自发传递信息。
3)能量场有大小、強弱、正负、霸柔等之分,可与他人的能量场相互重合或碰撞,影响其心身状态。
4)可以强克弱、以正减负,以个人修为之空境(清净心)消化其能量,可不受其影响和干扰。
(3)平等:(差别)
① 人类最大的平等:生前死后,思维自由。
②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:思维模式。
③ 成功之要:逆向思维。
(4)自由:
财务(物质)、心灵(精神)、生命(人生)。
(5)三乐:(人求)
初级(肉体):饱暖物欲。
中级(精神):诗画情感。
高级(灵魂):信念奉献。
(6)境界:
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所达到的程度和边界。
① 凡人:(分别)
以窍区别,肉眼观物而辨天下。
② 圣人:(智慧)
以类知物,内修而可知了天下。
③ 真人:(合道)
生受于天,受理循道而合天下。
(7)修为:(最高)
“无”为一真(无限)之境。
儒家无恶,道家无为;
佛家无我,哲学无知;
政治无情,人生无欲;
处世无名,事业无悔。
5、处世之学
(1)中华信仰:
中国人可以不信佛教、道教,但不可以无“家教”。
家教之本:无妨无害,健康快乐。
(2)评判事物:(逻辑思维)
为何有此事物?(初心)
为何有此结论?(功用)
结论有何缺点?(不足)
我能怎样做好?(自问)
(3)洞察本质:(逻辑思维)
对事物的感性认识、感官信息、主观认知,进行快速理性的梳理、匹配、判断,直达本质。
五法:逐级拆解、归纳共性、演绎铺陈、结论推导、精专透视。
(4)三等人:
知已知彼,追求上进。
① 上等人:
有信念、谈智慧、赞美人、肯付出。
② 中等人:
有自信、谈事情、理解人、做交易。
③ 下等人:
有困恐、谈是非、人贬人、在索取。
(5)三败源:
人败不离懒 ?(思维模式)
事败不离傲 ?(管理模式)
家败不离怨 ?(经营模式)
(6)四不说:
丧心(良心)话,
过头(大话)话,
烦心(抱怨)事,
秘密(内心)事。
(7)聊天八讲:
因人而异、各有所重。
男人讲逻辑、女人讲感受。
小孩讲欣赏、老人讲尊重。
穷人讲物质,富人讲精神。
弱者讲面子、强者讲直言。
6、三风之士:高士
(1)风骨:
风清骨骏,刚正慷慨,秀骨清像。
(2)风度:
不拘一格,率真超脱,潇洒倜傥。
(3)风流:
玄心妙赏,洞见深情,洒脱放逸。
7、天规之要:避祸
名声不大于才华
财富不大于功德
地位不大于贡献
欲望不大于能力
8、改命之力:
愿力(意志力)由人所产生的众多念头综合而成,是一种能量。一念为一能量波(正弦)。
(1) 现状生活:
由自己愿力系统在现实中的投射(呈现)。
① 起心动念为因,当下所受为果。
② 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。
(2)色空实相:
① 正念是同频波有序之组合,峰谷叠加成相为“色”。
② 妄念是杂频波混乱之组合,峰谷相抵无存为“空”。
(3)愿力改命:
业力定命,能力续命,愿力改命。
① 积极乐观之念是正能量为“光明美好”。
② 悲观消极之念是负能量为“灰暗困苦”。
③ 大愿大成,小愿小成,妄念无成。
④ 愿力无好坏之分,种瓜得瓜,反弹反噬
(三)传家风范:
勤俭和睦,耕读孝悌。
1、勤俭之能:
勤劳节俭。一勤无难事。
2、和睦之家:
温和友爱。家和万事兴。
3、耕读之风:
耕业精进。耕读传家久。
4、孝悌之义:
孝顺敬爱。百善孝为先。
不孝有三:
陷亲不义,游手好闲,不婚无子。
无后为大:
做绝事,无善后。
(四)传承弘扬:
1、中庸之道:
(1)遵天理:
天命之谓性(天性、本性)。
率性之谓道(天道、遵性)。
修道之谓教(教育、教养)。
(2)致中和:
中者:天下之大本(适中)也,
庸者:中道之用(遵循)也,
和者:天下之达道(中节)也。
致中和:天地位焉、万物育焉。
2、阳明心学:
(1) 知行合一:
知是行之始、行是知之成。
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。
理论与实践合一。
(2)善恶之见:
无善无恶心之体(清净自性),
有善有恶意之动(分别执着),
知善知恶是良知(自觉之知),
为善去恶是格物(格除物欲)。
认识善恶的本质,
加强人道德修养。
3、社会主义:
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。
(1)目标:
彻底解放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。(消灭阶级,命运共同体)
(2)内容:
① 哲学:
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。(实践出真知)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(物质与意识)
② 政治经济学:
社会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。
公有制/计划经济。
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,共同富裕。
③ 科学社会主义:
社会主义本质、性质、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。(哲科思维)
(3)来源:
吸收人类自然、思维、社会三大科学之优秀成果而创立。
4、 传承经典:
中华诸子学说
(1)大道之行:
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……
(2)大学之道: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……
(3)大任之人:
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……
(4)君子之行:
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……
(5)修身之法: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……
5、弘扬理念:
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:
天人合一的宇宙观
协和万邦的世界观
自强不息的人生观
忠孝节义的价值观
以“大同世界”理念为目标,开创人类更美好的明天……
四、智慧人生
理想生活,感性意境,活出自主的人生精彩。
(一)智慧:
1、智慧:
迅速地精准认知、判断和发明、创造的能力。
智慧又是一种能量,从虚静中吸收高维的暗(正)能量。
2、来源:
读书、实践、禅定。
3、层次:
发现别人愚昧,
发现自己愚昧,
与愚昧和谐共处。
精明、聪明、英明。
4、随意:
随心所意不逾矩(无妨无害)。
知识改变生活,
智慧改变命运。
(二)命意:(存在)
人生的意义。
1、微观时空:(有意义 )
细胞、分子、原子…本体同构。
2、中观时空:(有意义)
(1)生命活动期内:
肉体与精神同在。
(2)人类活动期内:
精神存在。
3、宏观时空:(无意义)
人类入灭,地球毁灭、宇宙寂灭。
(三)认知:(能力)
认知是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。包括感觉、知觉、记忆、思维、想象和语言等。
1、常识:
大众之识:直观感知(普通/读写)。
2、知识:
专业之识:理性思维(学术/论文)。
3、真识:
思想之识:精密逻辑(哲学/研究)。
认知能力之四个层级:自我、反思、多维、自然。
(四)灵商:(智能)
人乃万物之灵,灵商是心灵智力(潜能)。智、情、灵三商。
1、灵感:(闪觉)
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。
2、直觉:(敏感)
不以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。
3、悟性:(智力)
对事物理解、分析、感悟的能力。
灵商是高维智慧,发明创造之源。基于个人的职业、阅历、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能力。 因人慧根各具,有渐修和顿悟之别,不可强求。
(五)开悟:(明白)
1、常态:(普世)
我在生活。
2、开悟:(高维)
我在看着我生活。
3、悟思:(模式)
阴阳思维,减小内耗。
4、高维:(通透)
答案比问题高一维。
5、三境:(修为)
看山就是山:表象。
看山不是山:性空。
看山还是山:放下。
(六)醒悟:(聪明)
1、清醒:
由迷惑到清楚,由错误到正确。
2、明理:
明白事物运行之理。
3、惜福:
惜缘惜命,低欲悠然,安享幸福人生。
4、苦累:
生活本不苦,只因欲望多。
人心本不累,只因放不下。
(七)觉悟:(英明)
1、觉知:
由无明进入到知觉的新状态。
2、信念:
精神境界,有信仰、无住施。
3、奉献:
服务大众,解脱众生困苦。
4、觉醒人生:
(1)心态平衡:
不计得失,阴阳互补。
(2)活在当下:
心存正念,来往不住。
(3)喜乐自在:
心明境清、外扰不侵。
(4)了知事物:
洞察本质,直达真相。
(5)人生智慧:
命理清晰,自主命运。
(八)彻悟:(了道)
1、通彻:(自然规律)
了知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。
2、随顺:
无欲无求,自由自在,随意生活,无妨无害。
3、渡生:
慈悲喜舍,普渡众生,上善仁爱,功德圆满。
(九)感悟:(生意)
生意之吾悟。
1、生财:
生意者,生财之意也,赢取利益。
2、生活:
生意者,生活之意也,获得快乐。
3、生命:
生意者,生命之意也,共建和谐。
4、人生:
生意者,人生之意也,追求价值。
自强不息,天道酬勤。厚德载物,福泽绵长。
以上只是个人粗识浅思:
大千世界,芸芸众生。
人生百态,适者为佳。
仁义平和,无妨无害。
美美与共,各享天命。
提纲未央,请君雅正。